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木耳院士“的乡土情

2022-10-03  来自: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浏览次数:29

食用菌

  新华社长春101日电 又是一个丰收在望的金秋。伴着明媚阳光,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的田间棚地里,排排菌袋整齐悬挂,朵朵木耳尽情绽放

    “现在长势怎么样?”“影响产量的问题解决了吗?千里之外,吉林农业大学的办公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菌物学专家李玉正通过视频连线,细致询问。

  因疫情影响不便前往,李玉始终挂念着木耳的栽培情况。总书记肯定小木耳是大产业,还得让它进一步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啊!

    2020420日,总书记来到柞水县金米村考察,走进村培训中心、智能联栋木耳大棚,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

食用菌 

  中国工程院院士、菌物学专家李玉在陕西省柞水县建立的院士工作站(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当天晚上,村干部就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场景至今都忘不了。说着,李玉呵呵地笑了起来。金米村地处秦岭,当地种植木耳历史悠久,却始终只能靠天吃饭,沿用原始技术。

食用菌 

  李玉在陕西省柞水县调研当地黑木耳生产和品种选育情况(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7年,到当地考察的李玉为金米村开出改变栽培技术、更换菌包的配方,却遭到农民的反对:你才来没几天,还能比我们了解情况?

    “种着试试,赔了算我的。李玉的团队无偿把宜栽品种的部分菌包提供给农民,指派专人留在村里传授技术。

半年后,木耳增产30%,农民完全掌握技术后增产100%。今年预计产值可达2100万元,户均可增收1.5万元以上。

    20世纪90年代,已经在菌物研究领域有所建树的李玉在一次下乡调研中,遭遇了农民兄弟的当头一问:你们老研究这些菌有什么用?就不能研究点让老百姓挣钱的事儿吗?

  这一问,让他想起了大学毕业后扎根基层农业一线的十年,想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想要吃饱穿暖的期盼。把实验室里的研究数据变成农民的致富成果!从此,他到各地寻找木耳栽种的应用推广地,手把手、面对面教农民因地制宜。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扶贫脱贫方略。李玉带领团队力推南菇北移”“北耳南扩食用菌产业扶贫战略,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

  吉林汪清、浙江庆元、山西临县、贵州铜仁、河北阜平……李玉的足迹遍布天南海北的农村一线,带领团队在各地建立20余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

食用菌 

  李玉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实地查看黑木耳工厂化生产(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脱贫攻坚战中,李玉和不少地方的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成为他们信任的知心人。有困难就找木耳院士,我们就信他的话……”一些人致富后还主动加入李玉团队,担当起示范种植的技术员。

    2021225日,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获颁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李玉感谢总书记小木耳,大产业点赞,总书记笑着对他说:你们这是个大工程!

    “中国食用菌研究够大不够强,目前还有不少品种需从国外引进。已经78岁的李玉始终心系农村、农民,不停在各地奔走。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李玉又一个心愿。

食用菌 

  李玉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指导黑木耳生产(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为了加快大工程进度,他以工业化思维指导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改造,让小木耳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工作不规律,长期超负荷,李院士的血压一直居高不下。李玉的团队成员说,难以忍受的时候他就悄悄住进医院,稍有好转便又出现在采集现场。

  在平地走路,他不时还需要搀扶,但到了山上,看到罕见的蘑菇,他依旧会急匆匆地跑过去,兴冲冲地趴在地上仔细查看。

  如果有人造访他的实验室,李玉还会推荐新研发的深加工产品——木耳冰淇淋,听到别人说好吃,他会又一次呵呵乐起来。

食用菌 

  李玉在吉林农业大学食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指导学生(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要把小木耳这个大工程做强,让农民兄弟获得更多收益。李玉说。

记者:邹多为 孟含琪

海报设计:郝晓静

 

关键词: 食用菌           

辽宁食用菌协会

辽宁食用菌协会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专营 食用菌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599821818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