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到清原县开展食用菌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指导工作情况汇报
2019-05-30 来自: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浏览次数:818
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2018年示范推广优 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办科发〔2018〕525号)要求,围绕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要求和菇农技术需求,经推荐和评审,确定食用菌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2018年辽宁省10项优 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之一,清原县为30个项目县之一。组建了由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研究员邢岩为组长,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刘俊杰和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孙军德为副组长,省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程中心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侯俊、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肖千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季军、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范文丽、辽宁省微生物科学院研究员孟庆国、凌源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司海静为成员的9人专家团队。推广技术模式2项,香菇层架立体栽培技术和香菇斜置式地摆栽培技术,计划推广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面积3000亩。
2019年5月23日,由邢岩组长带领的食用菌优 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推广专家团队一行7人(副组长:刘俊杰、孙军德,成员:侯俊、肖千明、范文丽、司海静)深入清原县北三家镇北三家村和清原镇斗虎屯村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到清原县农业中进行专家农户座谈与项目实施协议书签署工作。帮助百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虎山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现场答疑解惑,解决当下香菇生产难题,同时为清原县下一步食用菌生产指明方向。
清原满族自治县百和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9年3月,坐落于清原县北三家镇北三家村202国道北,占地总面积30亩。其中暖棚3栋,冷棚30栋,冷库60平方米,办公及库房300平方米,灌溉用井5个,箱式面包车1台及农用三轮车1台。注册资金80万元。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150户,解决当地200人就业问题,在促进清原县特色产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社负责人丁永治(13941397799)从事香菇生产已经5年,提出现阶段少部分香菇菌棒出现黑臭腐烂的现象,专家团成员经鉴定后,认为是典型的细菌性病害,可以尝试农用链霉素的喷雾施用方法进行处理。同时专家在现场指导过程中,指出层架建设、棚内氧气量及采摘标准等相关要求。座谈时,专家建议丁永治扩大菌糠循环利用范围,除了做花土,还可以做肥料及基质,加入40%菌糠可以生产平菇和榆黄蘑;采用病虫害物理防治方法;棚外采用喷水带降温;有条件时建设标准层架,总高3.5m-4m,7层,离地30cm,上下层间距50cm,棒与棒之间距离10cm。
清原满族自治县虎山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8月21日、坐落于清原县清原镇斗虎屯村202国道北、占地面积35亩其中暖棚9栋、冷棚19栋、冷库200平方米、生产车间400平方米、办公室60平方米、灌溉用井3个、生产用井1个、货轿车一台、注册资金200万元。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10户、解决当地120人就业问题、在促进清原县特色产业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负责人裴连军(13941307866)从事香菇生产1年,不熟悉相关技术,提出棚内香菇出现“死牙”现象,专家团队立即进棚查看,发现该区域“闷棚”方法不当,现场仪器测量后,确定中午12时15分棚内温度33℃、湿度80%,严重缺氧,必须立刻通风,降温降湿,降温度控制在18℃-26℃。座谈时,专家建议棚顶开天窗放风,通风时门口地围稍高;菌袋内温度不超过25℃,棚内温度不超过28℃;现阶段以转色为主,干干湿湿交替刺激;微喷采用雾状水。
刘俊杰副组长针对现场指导情况,在座谈会上对清原县的食用菌生产提出阶段性建议:清原的香菇菌种大多采用的是辽抚四号(0912),有效积温1800℃,积温不够,就会产生畸形菇,拉开8℃-15℃温差,有利于蘑菇内部干物质合成,菇质厚实。8℃-26℃可以出菇,推荐出菇温度是15℃-26℃,湿度80%-85%,需要散射光。建议在生产之前拿3-10个菌棒进行出菇试验后再批量投入生产。
邢岩组长在座谈会上与清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签署了项目协议书,指出食用菌生产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有技术含量的,要追寻技术规程操作。专家团队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合作社和菇农的生产难题,希望专家团队真正能发挥作用,为清原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作用。
辽宁食用菌协会
辽宁食用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