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因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无法获得最佳浏览体验,推荐下载安装谷歌浏览器!

辽宁香菇产业发展之路 ---探访旺源菌业合作社

2021-12-16  来自: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浏览次数:235

一、探访旺源菌业的初衷

  辽宁曾经是香菇“南菇北移”的较早省份,也是在较短时间内成长起来的、国内重要的香菇产区之一。90年代,每年在沈阳、新宾、清原、岫岩等地举办12次香菇会议。如:新宾县“半熟料开放式接种露地栽培香菇技术交流大会”,清原县“冷棚地栽香菇技术交流大会”,连续二年在岫岩县举办的“香菇产业发展大会”等等,都曾获得了非常好的影响,尤其是当时在辽宁大厦举办的“香菇大会”,其参会人员规模、会议内容、会议效果和会议作用,都是“历史闻名”。此外,我省的新宾、清原、岫岩等县先后获得“食用菌基地县“、“食用菌大县”的盛名,名扬海内外。

  但是,近些年来,我省香菇产业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尤其在国内外经济备受新冠疫情打击的今天,更是迎来了“寒冬”。岫岩、海城、辽阳、西丰、新宾、清原等香菇主产区,因市场价格走低、原料成本上升、菌种问题、气候异常等不利因素影响,总体效益下滑,部分菇农发生亏损,出现了弃菇转行现象。尤其是这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雪,将全省香菇主产区70%以上的香菇大棚圧塌,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辽宁香菇产业目前的困境和问题,省食用菌协会领导和专家,多次分别深入全省香菇主产区、暴雪灾区进行调研,了解灾情,指导救灾,并向有关市县发岀支持菇农度过难关的呼吁;向菌户发出坚持度过“寒冬”就会迎来“春天”的倡议;

  省食用菌协会负责人还分别赴河北省阜平、平泉县考察学习,总结他们在香菇产业发展上的经验,及时传递给我省广大食用菌从业者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021124日,辽宁省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喜杰、理事高映志、王成春、陈东平等走进生产一线,深入探访了清原县旺源菌业合作社,了解并总结旺源合作社是如何在市场、原材料等方面不利的大环境下,还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下一年还能扩大栽培规模。希望从他们成长的历程中,找到解决困境和问题的良方。 

二、刘兴斌理事长与旺源合作社

刘兴斌的家及合作社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清原县夏家堡乡金家窝堡村。刘兴斌从1989年开始,边种地边从事食用菌栽培的“亦农亦菌”。期间尝试过“半熟料盘栽滑子菇”、“半熟料块栽香菇“、“半熟料玉米地套种香菇”、“半熟料冷棚复土地栽香菇”、“全熟料复土袋料地栽香菇”、“全熟料层架袋栽香菇”。

  2007年,刘兴斌以香菇栽培技术员身份前往韩国,边打工边学习。这期间,他不仅接触了工厂化栽培模式、设施,而且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009年回国后,刘兴斌转变了观念,不在种地了,而是从事香菇栽培。从小农经济生产向工厂化转变,对自己原有的生产设施、设备进行全新的改造;同时引进机械设备,提高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并与胞兄刘兴林于2010年成立清原县旺源菌业合作社(是清原县成立名符其实的合作社)。后来又创办了“家庭菌场”,集中合伙的优势,改变了过去个人单打独斗的局面。

食用菌协会

  现在,旺源合作社有生产厂房2000平方米,日产1万棒机械化生产香菇设备一套,山海关以外高标准养菌大棚10栋、高标准出菇大棚35栋,新建节能保鲜库600平方米,木屑粉碎机,搅拌机,自动化装袋机,制冷机,空气能烘干机,铲车,叉车,生物质颗粒机设备设施,总资产近1500万元。目前已经成为县、市、省香菇产业重要力量和典范。

  三、意外惊喜

  当省菌协领导和有关人员到达旺源菌业合作社时,刘兴斌理事长正在组织人员从大货车上往院内搬卸制冷设备。50吨长箱大货车上,整齐摆放5套崭新的大型制冷设备,看上去十分气派。

食用菌协会

  刘喜杰会长二话不说,立马上前帮忙卸车。经过大家近30分钟的努力,5套制冷设备从车上被运到了车间指定位置。这时,大家才从刘兴斌的介绍中得知:为了扩大合作社鲜香菇储存品质和储存能力,20219月,合作社拆除几年前投资30万元建设的保鲜冷库(只卖了4万元的废铁)又投资90多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立方米保鲜库。

食用菌协会

这个情况令人十分欣喜。它说明旺源菌业不仅没有被当前的“寒冬”吓到,反而对未来充满信心!

  四、旺源合作社制胜法宝   

  大家落座之后,刘喜杰会长简短说明了来意,接着便直入主题:在如此不利环境下,旺源菌业是如何持续保持每棒平均盈利3元?全省明年香菇栽培规模普遍减少,旺源为什么不减,反而增长近30%个别地区栽培户数减少,旺源为什么不减反而增加了户数?

  就这个话题,刘兴斌告诉省菌协领导:旺源菌业之所以能在香菇产业低迷时还保持较高的经济效益,栽培户和栽培规模还能增长,应该是多年的教训和经验的积累,也是企业不懈努力的结果。接着,刘兴斌详细介绍了他们近些年一些想法和做法。 

            食用菌协会   

  1、旺源菌业法宝:控制规模。

  据刘理事长介绍:为了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他们一直将企业的生产规模控制在自己管理能力、技术水平可控的范围内,绝不盲目涉险冒进。2020年秋冬,虽然生产条件日渐完善,但年生产量控制在60万棒,这60万棒自己栽培40万棒,供给本村栽培户20万棒;2021年秋冬,随着菇农需求量增加,全年生产量增加到80万棒,自己栽培50万棒,供应本村栽培户30万棒。

  2、旺源菌业第二个法宝:降低成本。

  据刘兴斌介绍,当人们还没认识到以生物质替代燃煤时,他就花17万多元购进圧颗粒机械,从201612月开始尝试,将出完菇的香菇费菌棒压成颗粒,用其代替燃煤。

  近三年,合作社灭菌蒸锅用燃料、养菌加温用燃料、采暖用燃料全部用费菌棒压成的颗粒。仅此一项,正常年份,平均每棒节省燃料费近0.3元。今年煤价暴涨,每棒节省燃料费近0.5元。据刘理事长介绍,自己压颗粒平均每吨仅需200-300元。

  3、旺源菌业第三个法宝:旧棚改造。

目前,在香菇市场波动期,有少数目光短浅的香菇栽培户折大棚,弃菇耕田。旺源合作社也在拆除价值几十万的大棚。但是,旺源不是弃菇耕田,而是拆旧棚,建新棚。旺源合作社原有出菇棚虽然简陋,但并不十分落后。刘兴斌为了在炎热的夏季能多出菇,提高经济效益。他们决意拆除了原有大棚,投资近300万元重新建设了45栋高标准大棚(其中10个养菌,35个出菇棚)。 新修建的大棚长50米,宽10米,采用双层膜结构,即可通过相应设施通风降温,给棚内菌棒创造良好的出菇条件,又能密实保温,从而延长出菇时间。据刘理事长介绍:改建前平均每棒毛收入6.5元;改建后平均每棒毛收入7.5元,每棒增收纯利1元以上。

    食用菌协会  

        4、旺源菌业第四个法宝:精细管理。

  同样的大棚、同样的菌棒,旺源菌业的成品率远远高于其他人。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的精细程度。刘理事长认为:表面上看,大家都有十几年香菇栽培的经验了,但真正说到一些管理的细节,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多数人的管理还是比较粗放的。而旺源菌业,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栽培技术要求去做,。所以,同样条件、同样的菌棒,其产量自然比一般人家的高。

   食用菌协会

   食用菌协会

  刘兴斌即是合作社法人,又是企业技术总负责人,他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精通业务,专研技术。近些年来,他始终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管理和技术应用上,不去刻意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而是练好自己的内功。他认为:将精力用在输血上,不如把精力用在造血上。

  5、旺源菌业第五个法宝:自销产品。

  旺源菌业香菇鲜品入保鲜库后,按市场要求标准分出等级,自已到销地找客户,直接销售,减少了中间商,每市斤至少增加0.3元的利润。

  对合作社供给菌棒的栽培户,鲜香菇检斤入保鲜库,单独存放,单独分等,合作社为其代卖产品。产品销售后扣除合作社为其支岀的选工工资、装车费、电费、3%的损耗后,余额全部给栽培户,使栽培户提高了0.4元左右的效益。

  6、旺源菌业第六个法宝,抱团发展。

  在与省菌协领导交谈中,刘理事长多次强调,菌业发展再不能单打独斗了,要大力提倡团队合作,尤其是作为领头的企业不要与菇农争利,反而应该给菇农必要的帮助,使其有能力、有信心与大部队。

  刘理事长认为:只有这样,辽宁香菇产业才能不断做大做强。所以,他们在菌棒制作、鲜品保藏等方方面面,尽可能让利给菇农,确保菇农挣到钱。从而团结和带动了一大批当地的菇农,成为大家信任的伙伴。

      食用菌协会

  香菇从制棒到采收都是在各环节、各岗位工人的辛勤劳作完成的,如何能让工人与老板同心同德,一直是各企业一道难题。刘兴斌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做法,使工人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稳定了工人,有多位工人在企业连续工作10几年,保证了企业按质、按时、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7、旺源菌业第七个法,胜不骄败不馁。

  近几年,旺源合作社在设备选购、设施改进、香菇菌棒制做、岀菇棚建设、栽培模式、栽培技术、经济效益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但是,刘兴斌从不自满自足,只要听说哪有好的设备、模式、技术,他肯定是去考察学习、引进试验、示范,对产业总是怀着敬畏之心。

2013年,刘兴斌引进“全熟料袋科立棒栽培香菇”,因为各种原因赔了30多万元。因此,2014年数次去河南、河北及吉林参观学习“全熟料架式袋科栽培香菇”模式。2014年秋冬,他举债180万元,制做香菇20万棒。2015年取得了好效益,当年尝还了借款100万元。2016年将余下借款80万元全部尝还。

  现在旺源合作社固定资产近1500万元,全部是由小香菇积累起来的。刘兴斌和刘兴林从合作社岀资,各投60万元,在本村建了小洋楼,实现了农村生活城市化。

刘兴斌和旺源的成功,不仅给本村菇农带来了信心,还引来了各地的参观者和咨询者。对于来访者,刘兴斌总是热情接待;对于咨询者,刘兴斌也毫不保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五、访后感悟

在夕阳即将落山之际,省食用菌协会一行离开了旺源菌业,驱车返沈。一路上,大家心绪乐观了许多,一致认为:香菇产业目前所遭遇的“寒冬”是产业发展到该阶段的必然结果。在国内外相似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都曾遇到过类似的困境和问题。例如,2年前我省虫草产业同样发生过路在何方的疑问。经过两年的阵痛和讨论,大家一致转向了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问题很快便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香菇产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这样,不仅能坦然面对困境,而且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旺源菌业逆境取胜的经验告诉我们,辽宁香菇产业暂时的低迷不代表辽宁香菇产业不行了。目前产业所遭遇的“寒冬”,仅仅提示我们不能再躺在老本上继续享受资源和地域的优势,不能再用简单的生产资料、落后的栽培模式、大众化的产品,赚取丰厚的利润。

  因为,香菇产业的形势变了,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强大了。面对新的形势和强大的竞争对手,辽宁香菇产业要想重振往日的辉煌,从上至下,深刻认识辽宁香菇产业起点低、技术粗、观念旧、设施老等问题,进而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省香菇产业近一段时间内将要面对的形势和竞争对手,认真总结以往的教训,借鉴外市县及旺源菌业的经验,积极围绕“提质增效”这个根本的目标,改善栽培条件,引用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团结协作,尽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我们坚信“寒冬”过去,是明媚“春天”的到来!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20211214

关键词: 食用菌协会   香菇   食用菌     

辽宁食用菌协会

辽宁食用菌协会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专营 食用菌 等业务,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联系电话:15998218188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XML

本站关键字: 辽宁省食用菌协会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